要闻
-
“我国智库建设过程中存在一个明显短板,即社会智库、企业智库的研究成果缺乏必要的上报渠道,当前亟待建立起一套各级智库与需求方实现供需直通车的制度。”日前,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魏礼群在由凯盛融英主办的年度峰会上表示。
-
世界很多知名智库,或自办出版业务,或与某知名出版机构长期保持稳定的合作关系。彭博和路透这两家最大的专业数据服务公司和传媒集团,不仅为全球各类专业智库提供数据服务,其自身还是知名智库。国内智库如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也都拥有自己的出版社、期刊社,对其研究成果的积累和影响力、公信力的提升作出了较大贡献。为此,要充分发挥学术出版机构的功能,打开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新局面。
-
要实时把握全球智库的新特点和新趋势,明确分工、分类发展,提升智库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提升质量、影响力及其客观性的平衡;促进智库功能转型和创新发展;拓宽转化渠道,提升成果向决策咨询转化的效率;充分借助新媒体、新科技、社交网络的影响,扩大智库影响力;营造环境,改革体制,包括科研组织体制的改革、科研经费管理体制的改革、专业人才的培养、职称评价的改革、奖励激励的改革以及国际合作等,从而健全智库发展的制度保障体系。
-
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壮阔历程,离不开强大智库力量的无形支撑。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定性阶段,破解改革发展稳定难题和应对全球性问题的复杂性、艰巨性前所未有,智库建设的重要性被提升至空前的高度。
-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发展成果举世瞩目。伴随经济的高速增长,我国许多问题的解决难度和复杂性逐渐凸显,从而对政府公共政策制定及实施能力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考验。与此同时,社会资源有限性与公众需求无限性之间的矛盾越发尖锐,如何有效分配社会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成为了政府面临的一道难题。当前,仅依托政府自身资源,很难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亟需加强智库建设为制度设计及政策实施出谋划策。
-
为了集思广益制定“十三五”规划,中央委托42家单位完成了31项“十三五”规划重大课题研究,形成了117份专题研究报告。中财办、国家发改委分别委托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重庆市智库发展研究会、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等各类智库进行相关课题研究,足见党和政府对“智囊”“外脑”的高度重视。
-
12月1日,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工作会议召开,成为近期整个智库界最受瞩目的大事之一。高端智库,理应在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中起到引领作用,在体制机制、资政研究、舆论引导等方面探出新路。国家高端智库建设应怎样具体开展?如何把国家对智库建设的期望落到实处?
-
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中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和社会深刻转型的新阶段,决策者需要更多的智力支持,决策模式更加依赖智库。党校作为新型智库建设的重要生力军,应该加大建设力度,以更多有价值的成果服务于管党治党、治国理政的大局,为提高党和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水平作出更大贡献。
-
日前,“新型智库建设2015年首届学术研讨会”在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举行。中外智库专家围绕智库的功能与定位、现状与趋势、建设与支撑以及中外智库比较等话题展开了研讨与交流。
-
近5年来,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呈现出繁荣发展的景象。在“十三五”规划即将开局之际,为进一步繁荣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回顾“十二五”期间所取得的成果及经验,展望未来前景,有利于我们在新的起点上不断开拓创新,锐意探索,不断强化责任意识、使命意识,继续创造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