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中央《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提出要促进社科院和党校行政学院智库创新发展。党校(行政学院)作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形成与高校、社科院、党政部门直属的研究机构相比的独特优势,您认为这种独特优势应该体现在哪些方面?
梅丽红:从我们上海市委党校(行政学院)这些年的智库建设实践来看,这种优势主要应体现在功能定位、工作机制和平台建设等诸多方面。
在功能定位上,上海市委党校(行政学院)把服务党委、政府决策与服务干部培训、聚焦研究方向结合起来,力求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党校的培训对象主要是各级党政领导干部,他们贴近治国理政的实际,同时作为主导全面深化改革攻坚闯关克难的重要力量,又直接面对大量的热点、难点问题,这些问题理应成为党校(行政学院)决策咨询研究选题的重要来源。与此同时,党校(行政学院)作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又有自身的学科定位以及由此凝练而成的具有特色的研究方向和研究重点。因此,近年来,上海市委党校(行政学院)在制度设计、组织牵引和管理导向上注重将干部培训中所关注的重大问题与党校(行政学院)研究优势结合起来,引领教师将问题导向与前瞻性研究结合起来,既形成了一批高质量的决咨成果,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了管用的政策建议和高质量的智力支持,又实现了理论与实践对接,提高了干部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所以,将决策咨询与教学培训、科学研究结合起来,实现同频共振,对党校(行政学院)而言,可以更好地实现自身的功能,促进自身的发展,增强自身的软实力;对教师而言,则可以形成教研咨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良性循环,形成特色智库建设与优质师资队伍建设的同步推进。
记者:您认为,党校(行政学院)要更好地发挥自身功能,须形成教研咨同频共振的良性循环。那么具体而言,你们是如何实现教研咨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
梅丽红:在工作机制上,上海市委党校(行政学院)秉承引领、激励、协同的基本思路,初步形成了组织上引领、制度上保障、操作上衔接的智库建设新模式。
首先,在符合党校(行政学院)学科发展目标与研究特色的前提下,建立决策咨询研究与教学培训和学术创新三位一体的人才队伍培养机制。2013年,由科研处牵头,组织我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政治学、公共管理学科带头人,通过对各自学科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的把握,以及盘点自身教研力量和已有研究基础和实力的基础上,凝练出了各自学科方向的生长点和教研咨的着力点。随后,我校组织人事处以此为牵引协调教务处、科研处、各教研部在充分协商讨论的基础上对每个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进行了教研咨方向或重点的定位把关。在此基础上,组织人事处整合各种教学、科研和组织资源,为每个教师拟定了为期5年的个性化培养方案。不仅如此,为了激励教师多出高质量的决策咨询成果,组织人事处又协同科研处在职称评审制度的规定上明确了决策咨询成果折算权威、核心期刊的具体标准,这就为促进教师教研咨协调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
其次,以教研咨融合互动为目标,通过制度激励、机制协同、资源整合,改变各职能部门和相关教研部各自为政的工作格局,加强了彼此之间的信息沟通,形成了工作合力。具体而言,一是在校级立项课题中专门设立了教研咨一体化项目。从2013年开始,按照校委会通过的《关于推进教研咨一体化课程开发的实施意见》,由教务处、科研处等相关部门共同把关,共评审立项了13项教研咨一体化项目。目前已结项的6项课题中,不仅实现了教研咨的良性互动,而且产生了较为丰硕的决咨成果,其中有数篇决咨成果获得了上海市委、市政府领导的肯定性批示。二是以“2+X”专题研讨班为载体,实现高质量专题培训和高端决策咨询研究的同步提升。所谓“2+X”专题研讨班,“2”是指上海市级干部教育或公务员培训主管部门(上海市委组织部、市公务员局),“X”是指一家或几家具体委办局。从2013年开始,上海市委党校(行政学院)紧紧围绕全市中心工作和市政府年度重点工作,尤其是紧扣亟待破解的难点问题或前沿性工作,如社区管理和公共服务、城市旧区改造、城市规划和土地管理、区域卫生规划和公共服务均等化、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产业转型发展、自贸区经验复制推广、司法体制改革、环境保护、市场综合监管体制改革等,与有关党政部门合作举办了10余期“2+X”专题研讨班。这些专题研讨班在学员调训上坚持直接相关原则,在教学组织上注重问题导向、难题研究和经验分享。每个专题研讨班开班之前,教务处会同科研处根据教师的研究积累和研究专长,商议组建专业的教学项目组。教学项目组全程跟班听课、参与学员讨论、负责结构化研讨和案例教学,并在办班结束后,撰写有关的决策咨询报告,提交我校《内参专报》报上海市委、市政府领导参阅。根据需要,还可跟踪专题研讨主题有关工作进展情况,由学员管理部门和科研管理部门协同教学项目组召集研讨班学员回访座谈,在此基础上,再撰写决策咨询报告报上海市委、市政府领导参阅。两年多来,上海市委党校通过“2+X”专题研讨班的工作载体已经孵化产生了一批高质量的决策咨询成果,形成了《上海旧区改造瓶颈及其破解》《上海社区居委干部队伍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等10多份决策咨询成果,先后得到了多位上海市委、市政府领导的肯定批示,不仅大幅提升了我校《内参专报》的质量,扩大了影响力,而且还促进了有关问题的解决,推进了工作。三是建立多方协同、动态跟踪的工作链,挖掘学员决策咨询研究的宝库。2014年底,我们在深入调研、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并经校委会通过了《拓展学员资源加强决策咨询研究的实施办法(试行)》,并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由教育长牵头,科研处、教务处、培训处、学员工作处和相关教研部门负责人参加,以例会的形式滚动研究各相关部门在挖掘学员决策咨询研究资源工作中的衔接点、运行环节、各自责任,做到无缝对接,以凸显党校智库建设的独特优势。今年我们又在重点班次如厅局级班、中青班等采取教学管理项目组的方式,由分管、协管教学的校领导整合教务处、科研处、学员处和相关教师的力量,通过组织协调和信息沟通,全程跟踪整个培训流程,动态挖掘、收集和提炼学员学习过程中有可能转化为决策咨询研究的信息,加大对学员论坛和中青班社会调研的指导力度,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今年上半年中青班《推进镇工业园区二次开发面临的问题及其建议》《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瓶颈及其解决对策》《上海运用智慧停车系统化解公共热点区域停车难的建议》等多篇调研报告被我校《内参专报》采用。而这种动态跟踪、及时发现学员决策咨询研究信息在其他班次也有斩获。3月,我校高级专家研修班学员在结业式上的发言,通过修改、整理和提炼形成的决策咨询报告,经我校《内参专报》报送后,就获得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上海市委书记韩正的批示。
记者:前不久,上海市委党校主办了“上海市党校(行政学院)系统教研咨一体化建设研讨会”,您在发言中指出,要强化党校(行政学院)与其他研究机构的协调沟通及自身系统的资源整合。那么应该如何发挥平台作用,从而形成上海市党校(行政学院)系统合理分工互补的智库特色格局?
梅丽红:在平台建设上,上海市委党校(行政学院)依托上海市发展战略研究所工作室、上海发展研究院,并发掘上海市委党校分校(分院)和区县党校的行业及区域特色,加强指导、交流与合作,形成了多元互补的智库建设格局。
2013年底,上海市委党校(行政学院)充分发挥学科重点突显、人才队伍集聚、公务员教育培训资源长期积累的优势,在与上海知名高校同台竞争中,一举拿下了上海市发展战略研究所“行政体制改革与服务型政府建设”工作室。1年多来,该工作室联结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与党校(行政学院)党政干部培训需求,先后承接了8项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委托的决策咨询项目,并努力将之与党校党政干部培训过程中发掘的“真”问题有机结合起来,先后完成并报送的决策咨询成果如《我市大型居住社区建设管理中亟需解决的问题与建议》《上海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等获得了数位上海市委、市政府领导的多次批示,有效提升了党校在市委、市政府决策中的影响力。
2012年,我校适应决策咨询研究的需要,开始推进上海发展研究院的实体化建设。目前该研究院除了注重多学科、多元化的决策咨询研究队伍建设,以及通过跟踪重点班次、做好学员策论和调研报告的深度开发和研究工作之外,还积极整合上海市党校(行政学院)系统决策咨询研究的特色资源,开展决策咨询研究。2014年底,我校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讲话精神,与上海市委党校第四分校(分院)、杨浦区委党校(行政学院)联合举办了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专题研讨班,由上海发展研究院全程参与整个教学研讨环节的设计和过程跟踪,在此基础上,他们集中专家授课、学员研讨的智慧以及自己的研究思考,撰写了《上海科技服务业人才队伍建设的瓶颈及其解决对策》的报告,得到了上海市政府领导的重视并批示。
为了加强对分校(分院)、区县党校(行政学院)决策咨询研究的指导,提升上海市党校(行政学院)系统的决策咨询研究水平,上海市委党校(行政学院)科研处从系统课题立项、《内参专报》来稿打磨、经验交流分享等方面加强了对分校(分院)、区县党校(行政学院)的指导。从2013年开始,在上海市党校系统课题指南中增加了决策咨询研究方面的选题;2014年又向分校(分院)、区县党校(行政学院)开放了教研咨一体化项目的申报,使得分校(分院)、区县党校(行政学院)教师均有机会获得立项;从2012年开始,我们通过指导分校(分院)、区县党校(行政学院)教师决策咨询成果进行反复修改,最终形成并报送的《内参专报》成果获得了上海市市长、副市长的肯定批示,有些还获得了上海市决策咨询研究成果奖,其中的一些政策建议还转化为有关委办的文件。今年5月,我们又牵头主办并由金山区委党校(行政学院)承办召开了第一次“上海市党校(行政学院)系统教研咨一体化建设研讨会”,围绕教研咨一体化建设主题,各相关校领导、教学和科研管理部门的负责人、深有体悟的优秀教师从不同的角度交流了经验,并对如何加强党校(行政学院)系统的合作交流,强化资源整合和机制保障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提出了一系列有价值的意见建议,这对推进上海市党校(行政学院)系统形成合理分工互补的智库特色格局具有积极意义。
总之,近年来,上海市委党校(行政学院)加强统筹协调,全力推进具有党校特色的新型智库建设,不仅决策咨询研究成果的批示率、采纳度、社会认可度大幅提升,而且党政领导干部培训的质量和水平,特别是培训的针对性也有明显提高,从而从整体上增强了党校的实力和影响力。
作者:戴菁
我想说...